•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4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时下,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几经周折,却难达到预期效果,其中症结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市场经济不谐调。即缺乏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机制转换。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按国家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由于各营销环节有国家计划的保障,因而国有企业员工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与拘泥的思维模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条条框框被打破,国有企业被推动市场的最前沿。因此,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认识,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即国有企业文化更新,替代。

        国有企业化其基础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的一种本源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各种思想、观点不断地经历着冲击,变革相互借鉴,沉淀出来的思想意识、文化体系反应了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以其主流儒家文化而言,不仅中国,在东亚其他国家,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儒家文化圈。这些地区的许多著名企业,如松下公司、三星集团等,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主体,造就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一种互相信任,互为依托,共同生存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在国际竞争能立于不败之地。儒家文化宣扬诚信,重义勤俭,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险而不争,群而不党”,在我国,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内心里,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对这些理论重赋新义,将传统瑰宝,再植灵根,弘扬继承儒家文化精华,才能逐渐确立企业文化的根基。当然传统文化的其它分支文化,诸子百家,包括兵法、谋略等也应为企业文化有分别的吸收。商场与战场,现在,世界各国研究《老子》、《孙子兵法》、《三国》的热潮正方兴未艾,通过研究将理论成果引入企业决策,“知其力,用其势”,以加强其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敢于突破原有认识模式,将一切有用的传统文化都继承过来,去粗存精,全面利用。

        国有企业文化应坚持吸收国外著名成功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因企而宜,洋为中用,只要对自己有用的,不妨拿来,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将促进文化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的营销理念已被我国企业所接受。比如“顾客至上”、“产销统一”等,在西方企业文化中,“产品质量”与“销售服务”是企业营销的两个主要因素。企业遵循的原则就是为顾客提供最好质量的产品与最佳的服务,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承诺服务”制度也正是我国服务窗口行业对此的内涵延伸。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员工管理文化和生产营销文化建设。员工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进行规范教育的主体文化。生产营销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和产品销售活动中应具有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客体文化。

        员工管理文化实质是员工的管理,即人的因素,也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企业与员工利益一致的思想,真正做到以企为家,从内心里响应、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责任感。

        生产营销文化实质是员工管理文化的延伸,即强调物的因素,主要体现企业生产出品质、质量优良的产品,并拥有自己的良好品牌,同时经营、销售手段有深深的文化内涵,既不喧众取宠,但又讲究策略,去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素质的员工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透过品牌等行销战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这种良性循环,从而使企业不断壮大。

        诚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拥有良好企业形象与优秀企业文化无疑将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