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六
高管闪电辞职潮
在暴富面前,创业只能是笑谈,弥散在创业板上空的新闻便是高管离职。
2010年1月21日,银江股份发布关于副总经理辞职的公告,章笠中因其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正式拉响了创业板高管争先恐后离职的序幕。到了今年,离职潮愈演愈烈。
据《每日经济新闻》根据公告粗略统计,2010年创业板离职公告不足50份,然而到了今年前10个月,离职公告已经超过100份,离职数量在增多,离职的速度同样在变快,毫不夸张地说,有些高管似乎在公司上市前就早已做好了“闪”的准备。
最快“闪人”的高管要数雅本化学的董事汪新芽,2011年9月6日才刚刚登陆创业板的雅本化学,仅过了10天,就收到了董事汪新芽辞职报告,此人于9月14日辞职,其离职速度创下了创业板高管上市后离职最快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高管之所以大面积快速离职,无非想趁早将手中股份抛售,一方面是因为创业板的高估值,使高管们有了套现的冲动;另一方面则是选择辞职套现,可以早日达到落袋为安的目的。
根据去年11月4日深交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规定,新股上市后6个月内申报离职的高管,从申报离职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转让公司股份;从第7个月到第12个月之间离职的,则12个月内不得转让公司股份。根据这一规定,新股上市后的第七个月是高管辞职套现的最佳时间。
◎怪象七
大小限减持潮
高管离职为了减持落袋为安,那么,原始股东待到原始股解禁之日时,选择方向还是减持,创业板正在掀起一轮疯狂的减持潮。
据巨灵数据统计显示,自从2010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28只个股原始股解禁以来,这一年共有114份关于原始股东减持公告,减持股份达到3.32亿股,主要原始股东套现金额将近100亿元。
在遭到减持的个股中,银江股份、天龙光电、当升科技、长信科技、东方财富、回天胶业、国民技术、超图软件、海默科技以及海兰信10只个股遭到的减持比例最大,遭到原始股东减持比例都超过了总股本的5%,而减持最为频繁的便是创投公司。
除了发了公告的减持外,在深交所诚信档案里面统计的高管增减持数据也显示,同样作为原始股东的高管,这两年来同样在拼命减持。
从粗略的统计情况来看,创业板开板两年以来,共有超过90家公司遭到高管减持,高管总共减持股数超过1.3亿股。其中,总共有26家公司的高管减持股份超过100万股,其中有两家公司的高管减持股数超过千万股。其中,减持最为凶猛的是首批登上创业板的华谊兄弟,5名高管减持股数达到3465万股,减持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7.8%,总共套现已达7.7亿元。
若从高管套现总金额看,83家公司中共有8家套现金额超过亿元,分别是世纪鼎利、立思辰、乾照光电、南风股份、华谊兄弟、中瑞思创、乐普医疗以及大禹节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板公司涉及原始股解禁,大小限的减持潮还可能继续掀起大浪,这一现象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整个创业板运行。
◎怪象八
募集资金空置
众创业板公司高管对于超募资金如何处置,显得一筹莫展。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4日,已经上市的269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数达1116.9亿元,超募率高达98%,其中仅4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预计募集资金数额。公司超募比例多分布在100%至200%区间内,平均超募比例为179.15%。
根据10月中旬平安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84.66%的超募资金闲置于银行;公布的使用计划也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为主,这两项的投入比例占整体投入的51.42%;并有一些上市公司选择现金分红。整体上看,创业板公司对于超募资金使用仍缺乏明确规划和有效渠道,部分创业板公司可能因超募而走入“破坏性成长”的歧途。
近9成超募资金闲置于银行,就算使用也是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为主,如此多的超募资金岂不白白浪费,无法真正用在刀刃上!
超募资金无处可用如果尚能理解,那么募集资金的使用同样出现大量闲置的情况,这就令人感到困惑。在近一年来上市的100多只创业板个股中,一共拟投资600多个项目,但是目前仍有近半数项目实际投入资金尚未达到计划投入募集资金的一半。例如2010年10月13日上市的易世达,该公司拟用募集资金7760万元投资于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但到今年年中,该项目实际投入募集资金仅为7.99万元。
另外一方面,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其募投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并不理想。剔除发行费用之后,28家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合计达145.26亿元,计划投资项目有261个,计划投资124.59亿元,但是经过两年时间,这些公司实施募资投向金额用了不到80亿元。
不得不说,在化金钱为产能的能力上,创业板的公司确实不强。
◎怪象九
发行市场由盛变衰
创业板开板两年,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呈现出正三角形。从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以来,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虽然经历过波动,但总体依然呈现节节走高的态势。特别是到了2010年12月份,12只创业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创下92.06倍的历史纪录。进入2011年之后,1月7日上市的5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更是达到93.07倍,再创新高。
2011年前后,创业板发行达到顶峰,将高市盈率演绎到极致。2010年11月初,疫苗股沃森生物以133.8倍发行市盈率傲视群雄。岂料11月末,星河生物将最高市盈率改写为138.46倍,而到12月末,这一纪录又被新研股份以150.82倍的“天价市盈率”再次刷新。
不过随着破发事件屡屡发生,创业板这半年来不再是市场宠儿,反倒成为烫手山芋。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今年以来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不到40倍,相比去年的79.67倍已缩水近50%,创业板虽然没有发生中小板八菱科技中止发行这样的悲催事件,但是东宝生物9元发行价,拟募集资金1.84亿元,实际募集1.71亿,为创业板第一家未超募的新股,而美晨科技18.12倍发行市盈率也显现出当前创业板发行的一片衰相。
◎怪象十
只发行不退市
漫漫两年路,创业板只进不出。相比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个股有进有出,已经两岁的创业板至今未有退市机制出台,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两年来,创业板未出现一只退市的个股。而在此期间,高层多次表达“直接退市”,在2011年3月深交所发布《2010年度自律监管工作报告》里,更是再度明确“尽快推出创业板直接退市实施办法,探索健全退市责任追究机制。”
但无可奈何的是,创业板如今扩容已快300家,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直接退市制度却迟迟难产。
某业内人士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立法的角度来看,之前制定的上市规定操作性较强,但退市规定则比较宽泛,操作性不够,从操作者的角度来说,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投资者及中介机构都不希望公司退市,在实际操作中将非常困难。另外,目前A股市场在退市方面的操作经验也存在不足,涉及如何退、怎么退、退到哪儿等技术层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