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3.5%下调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6.56%下调到6.31%。
1 央行两次不对称降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3.5%下调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6.56%下调到6.31%。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1)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由3.25%下调到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由6.31%下调到6%。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点评:两次不对称降息既包含了逆周期的宏观调控内容,更包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成功地抑制了通胀,还通过汇率调节,与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大大缓解了外部失衡。宏观经济实现基本平衡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及时迈出大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在我国大致包括:在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和管理能力、发展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利率管制,培育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体系,形成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的市场化调控机制和基准利率向整个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在内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等。
目前我国仅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理财产品和境内外币存款利率已全面市场化。目前阶段保持存款利率上限对于防止银行间的过度竞争、维护金融稳定仍然具有现实重要性。占社会融资总额一半多的银行贷款基本上在贷款利率下限之上自主定价;另外接近一半的非贷款融资如股票、债券、信托及租赁融资等的资金价格已完全市场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日益成为重要的金融市场定价参考和定价基准。央行也已形成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引导市场利率并行的利率调控机制。
两次不对称降息以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在理论上可以被压缩到一个百分点以下,央行基准利率已不对银行盈利有任何实质上的保护作用,这将对银行经营行为、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和金融业的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实际存款利率由负转正将提高居民储蓄的回报率,减少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银行贷款利率将更加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直接融资渠道将更加得到市场的重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将获得长久的动力。我国经济增长将从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投资效率驱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提升。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加接近均衡的利率水平可以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货币政策在市场化的利率环境下传导将更加通畅,向更加依靠利率调控转变的条件将趋于成熟。
未来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即使利率市场化最终实现,央行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市场失效对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要注意在危机条件下利率调控可能面临的限制,也要防止违背规律使基准利率长期大幅度偏离均衡水平而导致宏观经济失衡和金融风险的积累。今后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保持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科学地选择基准利率并测算和调节基准利率水平;与时俱进地调整货币数量监测的范围和手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资本流动的环境下,保持利率和汇率的协调并实现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