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私募投资 >> 浏览文章

新三板借壳歪风起PE斥之纯属炒作,借壳难度是挂牌两三倍

2015-4-30 6:09:10上海证券报 【字体:

    “收购新三板壳公司,有资源的砸过来,价格好说。”近日金融业朋友圈这样的帖子不在少数。今年春节以来,新三板借壳传言愈演愈烈,引发监管层强烈关注。有丰富借壳并购经验的上海炬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创始合伙人何健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新三板借壳基本是一种炒作行为,“企业借壳挂牌的操作难度实际上可能是直接挂牌的两到三倍,在时间上也未必能走在前面。现在的新三板借壳热,反映了一些企业和资本的短视和炒作心态,最终必然会趋于理性。”

  新三板借壳抢风口

  随着政策和制度红利的不断释放,新三板在资本市场上日趋火热,其富矿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股转公司数据显示,自去年年底开始,每月新增挂牌家数均在三位数以上。其中,2014年11月、12月分别新挂牌企业122家、219家;2015年1月、2月、3月分别新挂牌企业292家、130家、156家。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出现部分企业通过并购新三板公司,曲线登陆新三板的案例。尽管这些并购和借壳的目的不同,进程各异,但被市场解读为“新三板借壳风起”。

  此外,今年春节以来新三板成分指数和作市指数短期内的大幅飙升,也引发了场外企业和热钱的更多关注。一些企业瞄准新三板这波热潮,希望能“跑步”挂牌、尽快“圈钱”,一些资本方则希望短期炒作,从中渔利。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部分公司由于自身资质、沿革、成立时间、挂牌周期较长等因素谋划借壳。“这些企业面临诸如存续期不够两年、改制成本较高、补税较多等问题,或者想下半年就在市场上快速融资,他们觉得借壳可能比直接挂牌更方便。”

  “炒壳”新三板不靠谱

  对于新三板借壳传闻,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隋强日前表示,借壳传言是对市场的误导。目前新三板挂牌审核流程顺畅便捷,企业挂牌的综合成本很低,完全没有必要借壳。据隋强介绍,目前企业登陆新三板,电子化申报后审查时间平均用时在一个半月左右,对于拟挂牌公司的审核处于正常状态,不存在申报材料积压现象,不排除某些方面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情况,希望企业不要受到误导。

新三板借壳歪风起PE斥之纯属炒作,借壳难度是挂牌两三倍

  何健也指出,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借壳登陆新三板可操作性不强,其中蕴含的风险很大。何健具备丰富的并购重组经验,曾亲自操刀浪莎袜业A股借壳。他认为,新三板借壳的复杂程度甚至高于三到四个IPO,若企业的挂牌条件已达成熟,应该自行挂牌。

  “借壳的卖方和买方在需在数次的价格争锋中寻求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序。整个收购过程中,壳公司的清理整顿,买方与卖方的价格谈判,股权、债权的处理,甚至比IPO还繁琐。”何健认为,新三板市场发展初期的非理性火爆,最终必然会趋于理性。

  在何健看来,新三板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代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具备核心竞争力,但缺乏融资和拓展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最适合上新三板,利用资本市场的快速融资能力脱颖而出。“新三板市场最大的受益者,会是那些真正具有远大理想和实干精神的中小企业,这也是我们新设立的三板投资基金选择企业的核心标准,相信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会崭露头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