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认为做实业太辛苦了。想钱生钱,做个资本家,赚容易的,暴利的钱。”一位通过实业积累千万财产的人士点出了民间“财主们”的心声。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债主们有点像“赌徒”,只愿意相信神话,不太去考虑风险,考虑最坏的可能
若干年后,再看“刘晓人案”,一定会觉得啼笑皆非。一个丝毫不懂创投的人打着“创投”的幌子,怎么就能轻而易举涉嫌诈骗上亿资产?
我们不妨给“受害者”泼点冷水。
作一个假设,刘晓人将高利贷借来的巨款全部投向了创业企业。然后,对债主嚎啕大哭:“老兄,我相中的种子企业,真的很不错啊!谁能料到,偏偏遇上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你看,美国通用都闹破产了。没人敢接盘了。套牢了,套牢了啊!”
债主们该怎么办?
这种假设完全善意。创投行业,成功率本来就很低,投十个企业,死掉的可能有七八个。剩下一两个不死不活的,只有一个大获成功的。君不见,2000年,创业板首度热时,地方政府大力推荐的“准创业板”企业,熬到现在的没几个?那时涌现的创投企业,活到现在的还不到10%.
现在,血本无归的债主,能让媒体和社会舆论一起来声讨刘晓人,痛斥其将钱挪用放高利贷,也许多少可为自己钱财打水漂,解一点点心头之恨。
在“声讨”之外,我们也得问问,债主们,你们当初怎么就甘愿上了刘晓人的当?
据披露,刘晓人设下的“陷阱”是这样的。刘先向浙江德清的乡亲高息借一笔钱,说好15天还,然后提前还钱,依然支付15天的利息。这等好事,很快就传开。越来越多的债主甘愿借钱给刘晓人。债主难道不问刘晓人借钱是做什么去,又是否有偿还能力?
债主们说,刘晓人是打着“红鼎创投”的名义借钱。2006年,投身创投业的刘晓人有着“天使大哥”和“农民天使投资人”等称号。当地人还相信他就是“另一个马云(杭州人,阿里巴巴创始人)”。刘晓人曾说道:“很多报纸说我酷似马云,现在我知道我是沾他的光,马云开始很苦的。我和他理想价值观还是相同的,长的像不像是另外一回事,可能啊,以后回杭州(红鼎创投在杭州注册),出了第二个马云就是我。”
刘晓人是用互联网将马云跟自己扯在一块的。他自言:“每天起床不刷牙,先把电脑打开,看看有什么新闻。我要做互联网,我要做中国天使投资中的一员。”据说他投资的互联网公司有十数家,最为著名的是互联网实验室。日前,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否认有过红鼎的投资。据说,不懂互联网的刘晓人遭遇很多互联网创始人的冷遇。
刘晓人本人算“半文盲”。他在新浪博客上曾“坦言”:“新浪帮我开通博客后一直没有写,其实不是我不想写,而是我确实写不好文章,真的很难,很不容易。首先本人只初中文化,还有就是打字很慢很慢,有时一边打一边翻字典,但最后我还是决定一试!”
就这样一个人,不少债主们拿出自己毕生积蓄的数百万元借给了他。“他们认为做实业太辛苦了。想钱生钱,做个资本家,赚容易的,暴利的钱。”一位通过实业积累千万财产的人士点出了民间“财主们”的心声。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债主们有点像“赌徒”,只愿意相信神话,不太去考虑风险,考虑最坏的可能。对于他们不懂的创投,他们也不去咨询和调查。
现在,让部分债主纠结的是,刘晓人把钱拿去放高利贷了。一位温州民间放贷者告诉记者:“我也动过做创投的心思。研究后,发现创投投下去的钱要三五年后才可能退出来。创投风险又大,去做的话,还不如放高利贷来得稳妥。”鉴于刘晓人目前的“失语”,鉴于案件还在调查中,我们无法知道,刘是否也是因为发现创投水太深,转而去做江浙人熟悉的“高利贷”?
除了被“非法集资”,时下,还有很多被“专业理财”害得倾家荡产的“财主”。翻看报纸,将千万资产委托欧洲私人银行理财,最终不仅资产化为乌有,反而欠下私人银行巨款的新闻比比皆是。这些诉诸法律的官司,目前还大多没有后文。“纠纷”的原因,大多是受人钱财者只会渲染美妙的暴富钱景,丝毫不谈风险。给人钱财者,也往往过于相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和“专业性”,忽略了风险。
民间借贷、委托理财、创投私募,等等陈出不穷的“理财方式”,或许得强制规定,受人钱财者之前,必须签一个类似医院手术前协议,写明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触犯法律者,骗人者,自会受到法律惩罚。民间财主们,也别被资本暴利迷了心窍,牢记,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风险。天下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