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国在加入WTO时,就证券行业曾承诺,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相继成立的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财富里昂、海际大和、瑞信方正等合资券商便是中国对于WTO承诺的践行。
据悉,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国联证券共同筹建的合资公司华英证券将于5月30日在无锡挂牌。此外,如无意外,2011年6月,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华鑫三家合资券商将正式站上红地毯,这将是第三波合资券商的集体婚礼。随着IPO业务繁荣,创业板、新三板新业务的起步及国际板预期升温,合资券商将迎来最佳发展时期。
合资新浪潮
此前,市场预计,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华鑫三家合资券商会在6月挂牌,但华英的“抢跑”提早将新的合资券商推到了聚光灯前。
今年5月中旬,又有媒体报道称,东方证券与花旗银行有意组建合资券商。不过,东方证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否认了这一消息。
此外,同属上海本地券商的海通证券也传出了有意与麦格理在内地或香港设立投行合资公司的消息。而这一消息也同样遭到了麦格理和海通证券的否认。不过,海通国际的相关负责人却不讳言与其他海外机构合作并购的意向。
据了解,中国在加入WTO时,就证券行业曾承诺,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以及发起设立基金。近年来,相继成立的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财富里昂、海际大和、瑞信方正等合资券商便是中国对于WTO承诺的践行。
赔本赚吆喝?
在中国开放合资券商渠道之初,券商们均跃跃欲试,但受到33%的持股比例限制,国内合资券商的发展只有“星火之势”,难以燎原。
以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这家由上海证券与日本大和证券组建的合资券商,在今年1月之前,除股改项目外,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中无一斩获。在2007年,全行业最繁荣的时候,海际大和却亏损2000多万元。
实际上,海际大和并不是最极端的例子。2007年1月,由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银行合资组建的长江巴黎百富勤,因合资双方的不同的观点,成为首家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券商。
“经营管理理念和团队合作方式的差别是合资券商发展的最大障碍。”上海一家合资券商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外资希望通过合资券商曲线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但33%的投资比例限制了外资券商在合资券商中话语权,如果合资公司出现长期亏损,外资券商自然要另寻出路。
痛并快乐着?
“目前,合资券商的趋势仍以投行业务作为合作基础,没有新意。”北京一家老牌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加入了外资投行,但这些合资券商的优势并不突出。”
中国证券业协会2010年度的排名中,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前5名分别由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国泰君安、瑞银证券摘得。表面上看,前5强中合资券商占去3席。但仔细分析,中金公司已经不再是合资券商,而瑞银证券的承销金额虽然靠前,但股票主承销家数仅有9家,是平安证券的1/5。
“在目前的合作模式下,外资投行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不少外资投行都在摸索中国资本市场的生存之道。”上述投行负责人称,“以中德证券为例,他们就抓住了创业板的机遇,重点突破中小企业IPO项目,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屡有斩获。”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合资券商获得投行项目的能力并不强,尽管创业板的扩容给其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但随着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这些长于中小企业IPO的券商快速发展,合资券商未来的发展再度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