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本市场从来就是神出鬼没之地。资产证券化的账外负债便是典型例子。若有风吹草动,若有银行遇到困境,华尔街更是谣言四起,黑云压城。
如今,声名赫赫的摩根士丹利竟也遇到了这样的险境,这恐怕是这个国际金融巨头怎么也没料到的。是啊,也不想想,摩根士丹利是什么公司?这可是一家血统高贵、颐指气使、呼风唤雨惯了的金融公司。就是对于这样一家公司,也有人敢散布造谣。9月30日上午9点30分,一个叫做零点对冲(Zero Hedge)的博主在博客上放出风声,称摩根士丹利对法国银行的净敞口多达390亿美元,比摩根士丹利自身当时的市值还要多12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股价顿时下跌3%,摩根士丹利总部随之不断接到投资者询问电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摩根士丹利第一把手詹姆斯 P?戈尔曼(James P. Gorman)不得披挂上阵到前台辟谣。一般来说,如果华尔街银行第一把手出马,那总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不料这次主帅出马,市场却不买账,10月3日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又狂跌7.7%。戈尔曼只得恳请其日本股东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出以援手。
日本人对美国人还是很服的,关键时候也很仗义。在摩根士丹利高层的苦劝之下,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公开发表了一个声明,力挺摩根士丹利。10月4日,摩根士丹利的股价上升了12.4%。但也有人表示,这并非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功劳;那天的行情似乎有迹象表明,欧元区各国官员将认真考虑其银行再融资的问题。
在博客上散播谣言者多用化名,这次对摩根士丹利痛下黑手者至今还未露出水面,比《潜伏》中的卧底精英“峨嵋峰”隐藏得还要深。如果是在中国,对这种躲在阴暗角落散布谣言者,我们从来都是一查到底,严惩不贷。美国金融机构遭遇谣言,通常也是不肯善罢甘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还有可能出来查查内幕交易。但这次摩根士丹利却没有大张旗鼓地追查谣言出处,这就很蹊跷。
摩根士丹利非但没有紧追猛查,还支支吾吾,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敞口到底是多少。这也很蹊跷。市场经济就是需要透明,透明了,才能有效竞争,才能避免欺诈和造假。华尔街银行历来都标榜自己是市场经济的急先锋,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国内许多人也信这个。为什么眼下实际情况恰好相反?摩根士丹利投资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金融产品,而且又不肯说出其价值,这才给了人可乘之机。如果一家银行自己都不知道风险敞口是多少,投资者如何相信这家银行呢?不错,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相信摩根士丹利,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拥有摩根士丹利22%的股份,两家早已是利益共同体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的银行到底有没有趟这摊浑水?按照国际结算银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估算,美国各家银行对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的敞口大约是4780亿英镑,绝不是个小数额。
关于摩根士丹利的谣言有耸人听闻之处,但无风不起浪。今年1至9月,摩根士丹利股价跌了48.5%,高盛股价跌了44%,美国银行跌了57%。仅在9月,摩根士丹利股价就下跌了29%。华尔街的银行确实是豪赌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华尔街的银行有钱豪赌,但嗷嗷待哺的美国中、小企业却拿不到贷款。美国经济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为华尔街的银行在国际上豪赌,却对于中小企业的死活不闻不问,尽管小企业对美国经济很重要。按照美国的概念,雇员在500人以下的公司是小企业。美国小企业占到美国公司业务总量的99%,私营部门中三分之二的员工受雇于小企业。美联储的调查表明,小企业要有两年以上的纳税记录,才可以得到刺激贷款。如果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公司拿到贷款便比较容易,美国22%的贷款已经放宽了对此类机构的贷款限制。销售金额在5亿美元以下的公司借款就比较困难了。
欧元区告急!摩根士丹利告急!美国银行业告急!但美国国会的议员们却在借人民币汇率一事向中国发难,你说这叫什么逻辑?其实,美国的问题再清楚不过,是金融巨头们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在洗劫美国人的财富,洗劫持有储备美元国家的财富。一些美国人中毒太深,至今还没有醒来。想到中国有不少人始终对华尔街顶礼膜拜,真心实意地要把华尔街的人请到我们这里来当教头,不禁惊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