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投资银行 >> 浏览文章

西凤酒财务造假牵连地方政府 称想上市被新华社发难

2012-10-8 7:14:24中国经营报 【字体:

    从中国四大名酒到八大名酒,再到陕西名酒,已经沦陷多年的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凤酒)上市梦再起波澜。

    2011年,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以3.6亿元录得西凤酒15%股权进而成为第二大股东之后,西凤酒董事长喻得鱼就信心满满地表示,该公司将在2012年年内全力促成上市之路。但现在看来,这一愿望已成泡影。

    让梦想破裂的直接原因是自2012年9月以来,西凤酒连续曝出业绩巨亏、财务造假等一系列丑闻,无论西凤酒本身,还是宝鸡市等当地政府,均因此陷入舆论旋涡。

    最新消息称,目前,宝鸡市政府已集结市属多个要害部门,开始对西凤酒厂乃至喻得鱼个人展开彻底清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外界一个合理解释。

    但喻得鱼称“传闻并不可靠”。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财务迷局

    2010年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而2012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增至22亿元,利润同比增长了4.9倍。

    “不客气地说,这一次被新华社突然发难,很大程度上,源自西凤酒股权改革之后的资本结构和上市诉求。”9月下旬,西凤酒驻陕北某大型品牌合作商在约见《中国经营报》记者时如此表述。

    该人士所称的媒体发难,也让已经沦为二线品牌的西凤酒于2012年9月突然集中进入公众视野。

    “经审计,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490万元,但企业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新华社报道称。

    而此前,憧憬年内上市的西凤酒公开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增至22亿元,同比增长190.2%,利润同比增长了4.9倍。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简单回顾西凤酒近年来的业绩分析报告,也清晰可见该公司整体发展势头迅猛。如2009年销售收入突破13.7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同比增长37.5%
、37.7%和22.8%。

    报道还称,2011年底,宝鸡市审计局也对西凤集团董事长喻得鱼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显示,由于资产负债计量不够准确,集团形成潜盈(对收入和利润的隐瞒、转移会构成虚亏即潜盈)、潜亏(企业经营中潜在的亏损,暂时不在财务核算中表现出来,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相抵后潜盈2.673亿元。

    问题由此而来,西凤酒众多潜伏已久的财务问题,为何在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入驻之后,集中爆发?

    9月18日,喻得鱼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尽快上市融资,已成为摆在西凤酒面前一条无法回避的速成道路。“只有快速上市融资,才能快速做大做强,”喻得鱼称,西凤酒此前历经多次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均未能兑现。因此,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入主之后,西凤酒国有股东对于产业资本的利益诉求也一直尽量在予以满足。特别是谋求上市,应该说,是国有股东和其他股东的集体诉求,并不存在产业资本刻意逼宫之说。

   祸起假账

    2011年之前,西凤酒不仅存在用虚开****等手段来调节收入表格,还存在违规对外担保、审批权限混乱等诸多问题。

    现任西凤酒总经理徐可强是由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引入西凤酒的核心高管之一。在他看来,外界对产业资本利益诉求的误读,也是诱发本次舆论危机的根源之一。

    “所谓假账,事实上,是引入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之后的一种财务统计方式改革的表象。”喻得鱼解释说,2011年之前,西凤酒尽管一直在致力引入中粮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这导致西凤酒的财务及统计体系一直在沿用历史老办法。而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入驻之后,按照要求,西凤酒开始180度大转弯,所有的财务制度,都在采用上市公司标准严格自律。“显然,自律的结果就是财务报表出现了一个对接期,即2010年和2011年的财务数据,采用的不是一个标准。”他说。

    喻得鱼坦陈,由于之前财务管理混乱,西凤酒的确存在诸多弊病。如2011年之前,不仅用虚开****等手段来调节收入表格,还存在违规对外担保、审批权限混乱等诸多问题。他称,媒体指责虽然不全面,但公司管理层正在积极学习、反思。

    如在2010年,企业按照最终回收了多少货款来核算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但2011年改革之后,只要产品发出,就视为已经销售。“正是因为这次改革,导致2010年发出去的许多货,计入了2011年度的利润和销售收入,因此才出现了2011年能够盈利1.5亿元的局面。”徐可强称,这也是西凤酒未来步入资本市场必须经历的重大转变。

    但另一方面,人们对西凤酒的指责,并不仅限于历史假账。

    前述陕北已经与西凤酒解除了合作关系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利益输送现象在西凤酒经营销售环节十分明显。此外,根据西凤酒公司内部销售政策,企业对于完成销售回款指标的经销商,会给予10%的“奖励金”或12%以上的“市场促销费”。得益于此,许多经销商积极参与“销售”,最终毫发无损就能拿到各类好处。

新华社文章则称,由于管理混乱,西凤酒公司多年来都没有组织过盘点,直到审计时,才发现仓库成品酒比账面少2000多吨;相关部门在产品定价时竟不知道成本是多少,个别产品甚至出现-30%左右的毛利率;大量包装材料积压,露天放置累计损失达数千万元。

    对于以上质疑,喻得鱼不愿予以回应。“很多问题主要是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喻得鱼称,在2010年之前,国有股占据完全主导地位,这亦要求,西凤酒更注重扩大产值,而忽视了经营利润。

    为上市铺路?

    按照常识,从2011年算起,也需要经过3年,即2013年之后,西凤酒才可能满足上市条件,步入资本市场。

    资料显示,2011年1月9日,西凤酒成功引入以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为首,包括深圳盈信、光大金控、上海海兆、新远景成长、润物控股、富海天航、香江达富、贝利华在内的等9家战略投资人。

    “当时,这一举动不仅被视为西凤股份增资扩股成功,为西凤酒回归白酒行业第一阵营拉开了序幕,还被理解为,西凤酒2012年上市在即。”喻得鱼解释称,事实上,这属于误读。“按照常识,从2011年算起,也需要经过3年,即2013年之后,西凤酒才可能满足上市条件,步入资本市场。”

    现实中,另一个传闻版本是,喻得鱼已经遭遇纪检部门谈话,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率众PE开始对西凤酒原班人员逼宫。

    对于传闻,喻得鱼表示的确存在,但更多是因为企业的营销策略出现了问题,原来的经营班子发展理念相对激进,而激进的原因,与西凤酒原来的资本结构乃至服务对象密不可分。

    喻得鱼表示,“产业资本不逼,自己也在逼自己。”无论从国资保值增值,还是回馈投资人角度,西凤酒对上市融资进而快速做大做强志在必得。喻得鱼称,应该说,是所有人都很着急,为此,西凤酒也提出百亿元产值计划,开始谋局快速走出陕西。

    他对前述管理混乱及营销策略问题回应称,核心在于服务对象不同。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因为地方政府更注重盘子有多大,因此企业在现实操作中的确存在重复计算产值等恶疾。但中信等战略投资者入场之后,所有陋习都在改,乃至经营权已经全部交给了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引入的徐可强等管理团队,董事会只考虑战略方针。

    另一方面,西凤酒的陋习可谓根深蒂固,能否短期之内悉数改掉?

    记者调查获知,长期以来,西凤酒营销手段以包销、买断为主,严重缺乏自主经营的高端品牌,另一方面,销售额和利润率低下,按地理区域划分的营销公司多达17个,管理非常混乱。

    “2012年全年产值计划实现40亿元,到2015年,则真正步入百亿元阵营,届时,将有65%甚至更多的西凤酒,要实现陕西省外销售。”徐可强表示,资本逼宫要求管理层加速上市的压力很大,但换个角度,西凤酒从中国四大名酒到八大名酒,再到变成陕西名酒,已经沦陷多年,资本的力量也将成为改变西凤窘局的核心推动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