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揽储压力的加剧,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的托管正成为商业银行争食的战场。而为了获得资金托管,银行正加快与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债权+股权”的合作,在企业初具上市意向时便展开“公关战”。
追逐拟上市企业
浙江杭州一家互联网企业近日拿到某风投公司这样的一份意向书:风投拟投资1000万元,与此同时,跟这家风投合作的某股份制银行也会同时给企业100万到200万元的额外贷款。这让该企业的CEO李先生感到喜出望外:因为缺少抵押物,企业之前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上述案例即是目前国内多家银行推出的“PE+贷款”投联贷产品,商业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一起投资于拟上市企业,前者以贷款的形式,后者以股权的形式。
某上市城商行投行部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样解释设计该产品的出发点:由于PE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博,对风险把控很严格,因此银行“搭车”投资也自然降低了风险。与过去的信贷风控思路不同,PE看重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上市前景,银行看重的是过往业绩和还款能力、是否有资产保障,但“投联贷”却改变了过去的风险审查标准。
“有些企业还没有盈利,过去一定通不过审核的,但现在也可以考虑。”该人士说。
招商银行(600036)选取“投联贷”客户的门槛则有三项标准:具有高成长性,年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30%;自主创新型,具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或有创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拟上市,包括已引入PE或已开始上市前的股改和其他上市辅导工作。从这三项标准来看,“投联贷”的目标客户直接指向有上市潜力的企业。
招行北京分行公司业务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只要是三年以内能上市的企业,银行就希望通过贷款的方式持续跟进,“维护好关系。”
除了基本的存贷业务,目前各家银行还都强调能够提供一揽子的IPO金融服务,包括为企业和PE之间牵线搭桥以及帮助企业做尽职调查报告等。
对于“投联贷”产品的利率,多位银行人士表示,这取决于未来企业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高低不等。
“利率多少主要看利益设计的方案怎么样。”上述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企业愿意付较高的利息、不愿让银行获得上市后的股权收益;有的企业则会让银行分享一些股权收益。”
觊觎上市募资托管
对银行来讲,向拟上市企业跟进贷款,主要是觊觎企业上市时募集的资金能够托管在该银行以及获得其他一些中间业务收入。
“‘投联贷’业务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上市募集资金能够托管在招行。”上述招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向PE介绍项目一般会收取投资额的2%作为财务顾问费,有时也会免费介绍。“牵线搭桥最主要的动力仍是为了揽存。”
一直以来,由于存款规模事关存贷比达标,各家银行的揽存战争从未停歇过。而在今年银根紧缩、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各家银行对存款的饥渴度尤为强烈。虽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揽存业务周期长、需要银行长时间的营销,但由于企业上市募资规模动辄几个亿,而且一旦和上市公司签署募集资金托管协议,企业再改存到其他银行的可能性极小。此外,获得上市公司这笔存款也为银行后续的各项中间业务打开了道路。这几点优势使得银行对IPO募资托管越来越看重。
据Wind资讯统计,至昨日,A股今年来IPO募资总额约2381.5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募集资金已转为定期存款,沉淀在其银行的专户上。按照资金募集用途,资金期限不等,但多在一年以上。
而各家银行对上市募资托管的竞争也尤为激烈。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决定向证监会发审委报材料之前,银行就要营销成功,一旦上市,竞争便已结束。而除了跟上市承销商、投资机构拉近关系,银行通过前期贷款的跟进则显得更为直接,“投联贷”也应运而生。
以招行为例,至今年10月末,招行已对近200家企业开展了“贷款+PE”类的投贷联动业务,授信总额近60亿元。其中54家企业客户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并在招行开立募集资金账户。
从操作上来看,银行在与企业签“投联贷”协议时,一般会附加一份意向协议,包括上市时募集资金按照该银行信贷所占比例托管在该银行,至少不低于这个比例。不过,由于拟上市企业都是各家银行争抢的优质客户,最后竞争妥协的结果则是各家银行按照信贷比例分食募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