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再融资的集中披露将其对资金的饥渴诠释到了极致。
5月21日,光大证券公告称,证监会已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亿股。公司此次
5月17日,华泰证券公告称拟公开发行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含100亿元)的公司债券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同日,山西证券公告股东大会同意发行不超过20亿元公司债。
5月14日,东吴证券公布再融资预案,拟定向增发不超过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08亿元,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等。
今年以来,伴随创新业务的发展,券商再融资欲望更加强烈。上市券商或发公司债、短融券,或实施非公开增发,或配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证券日报》金融机构中心和同花顺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券商披露拟融资1512亿元(含已实施融资),其中公司债和短融券为1188亿元,定增和配股融资324.17亿元。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去年首届券商创新大会召开之后,市场对券商未来的发展充满想象。因此,各大券商以可持续发展、开展创新业务的名义进行大量融资。”
7家上市券商
定增配股融资324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券商相继公布了通过发行公司债和短融券融资的公告,合计融资额为1288亿元。其中主要有:招商证券已经实施60亿元短融券、100亿元公司债;华泰证券已经实施123亿元短融券,获准发行100亿元公司债;方正证券股东大会通过发行不超过50亿元短融券;广发证券发行不超过120亿元公司债;中信证券获准通过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不超过400亿元融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较之以往,中信证券新的融资计划形式和发债主体都丰富了许多。中信证券4月26日表示,已通过旗下附属公司在全球美元市场完成8亿美元债券发行。这也是中国证券公司在境外发行的第一只美元债券。中信证券明确,3年内在境内外发行合计不超过人民币400亿元的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其中境外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将由中信证券或境外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发行主体,以一次、多次或多期的形式在境外公开或私募发行。此次5年期美元债券发行是中信证券境外债务融资迈出的第一步。
上市券商通过债券融资的同时,加快了定增或配股融资的步伐。数据显示,除近日公告的东吴证券拟定增融资52.08亿元、光大证券定增募资不超过80亿元获批外,兴业证券39.52亿元定增已经完成。此外,还有太平洋证券定增50亿元、西南证券定增43.6亿元、山西证券定增9.69亿元、国海证券配股募资49.28亿元。以上7家上市券商募资总额为324.17亿元。
融资提高净资本
券商同打“创新牌”
目前券商融资还有一个共同现象,即都打出了创新的牌子。
霍肖桦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各大券商几乎都以创新的名义进行融资。但实际上各大券商再融资所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创新业务的占比并不多,更多的是用于充实资本金。”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券商净资本从2008年起呈逐年上升势头。2009年券商全行业净资本额为3819.5亿元,同比增加31%;2010年至2012年,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从4319.2亿元逐年递增至4970.99亿元。
霍肖桦告诉记者:“其实券商并不缺钱,不断实施再融资意在补偿资本金,并进行债券、权益资本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就证券业来看,净资本的要求很高,各大券商以创新的名义进行大量融资,做大资产负债表、提升规模,进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