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启动 奉贤1亿元全球纳贤

2012-8-7 5:54:57东方财富 【字体:

  [ “创业园主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们希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进行深度创业和二次创业。” ]

  曾经觉得上海“门槛太高”,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首次创业选择了宁波。多年之后,姚力军重新回到上海发展,他笑称自己是被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区县领导“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召回来的。

  昨日,以“推动上海创业精神”为主题的“2012年上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活动周”拉开帷幕。姚力军、杨光华等6支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签约落户位于上海奉贤区的“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下称“创业园”).

  “我们决定重回上海,并不是这里的创业门槛变低了,而是我们的客户、市场都在这里,回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姚力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以前,民营企业家对上海总有一种‘敬畏感’,如今却切实感受到了上海市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转变,这点对民营企业很重要。”

  政策聚焦突破

  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开幕式上表示,上海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在政策上,要加大对人才落户、住房、教育、医疗和创业融资等政策的突破力度,优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

  同日,《关于建设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下称《意见》)正式颁布。《意见》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会同发改委等16个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包括产业发展、融资扶持、科技创新、生活安居和人才激励等政策内容。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表示,《意见》适用于在创业园注册企业并实际经营的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人才,或者相应水平的高层次海外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意见》指出,将设立“千人计划”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奉贤区首期投入1亿元,用于支持创业园内“千人计划”人才创业。

  “我们还将选取10~20家具有丰富早期创业投资经验的创投基金,管理资金规模约50亿元,组建上海‘千人计划’创投基金联盟,重点投向落户创业园的‘千人计划’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周亚称。

  “创业园主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们希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进行深度创业和二次创业。”奉贤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晶斌对本报记者表示,“有很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十余年,公司发展面临瓶颈,进一步发展需要土地、需要空间,奉贤仍然具有成本洼地的优势。”

  上海比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光华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预计将在创业园投资2亿元左右,建立项目的产业化平台。“我们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发展得很好,但项目产业化需要用地,张江已经没有合适的土地供应,研发成本也已经很高。”

  人才结构仍存瓶颈

  此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多次感慨“上海为何出不了马云”。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表示,由于落户难、住房成本高、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缺乏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上海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姚力军表示,对于海外归国创业人员而言,融资扶持和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创业者选择地域的最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机制和软环境。

  “我们公司为了建立技术支持和研发中心,考察了长三角很多城市,去年年底,我还在犹豫要不要选择上海。”姚力军说,“低成本和优惠政策,并不是我们选择的关键。”

  “在其他城市考察时,我们发现,如果政府服务跟不上,企业发展会很麻烦,一方面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办事效率。”姚力军说,“比如,很多地方政府都说要给企业多少种子基金,其实这只是解决企业的一时之需,不是长远之计,几百万元的资金优惠和支持,不如一个良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

  日前结束的上海十届市委二次全会提出,上海制造业转型之路有两条:一是“两头在沪”,即研发和销售在沪,生产在外;二是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趋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对此,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使制造业竞争力不再取决于成本,而是取决于技术。“这对上海而言是一个有助于转型升级的好机会,上海能否把握良机,关键还是人才。”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近400万人,共有两院院士164人,占全国的11.2%。

  然而,王瑜也坦言,目前上海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瓶颈仍很突出。“上海人才集中在教科文卫领域,建设‘四个中心’的金融、航运、贸易人才相当匮乏。”王瑜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紧缺、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

  此外,创业型人才也十分匮乏,这将是未来上海吸引人才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海将努力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自2008年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千人计划”以来,全国已引进七批共2263人,其中上海共引进340人。“但是,上海引进的大部分为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比较少,目前仅有48人,只占上海引进‘千人计划’人才总数的14%。”王瑜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